一檔個股每日所有的交易應該可以用下式表示:
成交量 = 三大法人(明的主力) + 黑手(暗的主力) + 散戶
且可以由每日的「全部券商進出表」看到全部的進出狀況
http://yamstock.megatime.com.tw/asp/stockinfo/ps_top.asp?m=all&stockid=2412&name1=D2&index1=6
我們的籌碼計算都是架構在這資料是正確無誤上
雖然我常計算出買進張數不等於賣出張數
但除了成交量很小的個股外
誤差張數相對於總成交量並不會很大
我也只找的到這種有免費提供「全部券商進出表」
就只好這樣用囉(知道其他地方有更正確的資料請告訴小弟我)
外資、投信、自營商這三大法人都會公佈每日的買賣超
因此他們的進出比較容易掌握
相對的我們也想知道所謂的「黑手」在做些什麼
這時引進了一些計算方式
以一些條件來篩選出可能的「有效成交」
概念來說所謂的「有效交易」我認為指的是對當日而言有「影響力的」交易
且又假設作手只會在少數某幾家券商買賣(可能因為好配合、有手續費優惠等)
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來說明比較容易了解這種籠統的概念
比如一檔個股今日成交100張
若全部都是散戶交易的應該會呈現平均分布的狀態
又有些人買有些人賣而抵銷
|
買 |
賣 |
差額(=買-賣) |
A券商 |
20 |
20 |
0 |
B券商 |
20 |
20 |
0 |
C券商 |
20 |
20 |
0 |
D券商 |
20 |
20 |
0 |
E券商 |
20 |
20 |
0 |
若是有主力於某些券商買進
其成交情形可能會呈現
|
買 |
賣 |
差額(=買-賣) |
A券商 |
40 |
20 |
20 |
B券商 |
30 |
20 |
10 |
C券商 |
10 |
20 |
-10 |
D券商 |
10 |
20 |
-10 |
E券商 |
10 |
20 |
-10 |
相較於其他
A券商的買賣似乎比較值得觀察
而有哪些篩選出「有效交易」的方法呢?
再來介紹一下我在各個網站看到的主力計算方式
1. Yam
http://yamstock.megatime.com.tw/asp/stockinfo/ps_main.asp?stockid=2412&name1=D2&index1=7
全券商買超量=賣超量=成交量X
各券商 (買超量+賣超量) < X*2% 者剔除
並有兩個月內的累積量
提一下這些所謂的累積量都是把起始點設為0持股
如果我們計算的夠久應該比較能確實掌握主力的持倉量
不然應該是用相對的觀念來看而不是用絕對的值
2. 台銀
http://fund.bot.com.tw/Z/ZC/ZCO/ZCOBOT_2412.DJHTM
由買賣超各前15名券商之買賣超量加總
一樣也是有兩個月內的累積量
比較特別的是它還有個別券商的圖表
若是能抓到某些有週期性拉抬股價的個股
觀察其某幾間券商進出和股價有高度相關性
下次發現這些券商有動靜就是搭順風車的好時機
3. 精業
http://eb.sysnet.net.tw/finance/inc.php3?select=tfdata&id=2412#page3
差額>成交量之千分之八
有14日內的數據
經過我的爬文得知Cherry大大是用千分之五來過濾的
再來導入Cherry大大在StockH網上教導大家的計算方式加入一些我自己的理解
成交量 = 主力 + 散戶
經過篩選(假設主力均為有效交易)
→ 有效買超量 = 主力買超 + 有效散戶買超 + 無效散戶買超
其中
主力買超 = 三大法人買超 + 黑手買超
有效散戶買超 = 資買 - 資賣 + 券買 – 券賣
最後買超再除以成交量即可得主力鎖定率&黑手鎖定率